为实现科研促进教学,理论和实践联系,提高学生实践能力,充分发挥种质园在生物学、农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示范作用。9月19日上午,利用中秋假期,项目组又一次组织了生物科学和农学等专业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,相关专业老师、学生共计41人参加了活动。

项目负责人张勇教授就园区基本建设、栽植种类、特色种植、种植模式、病虫害防治及存在的问题、未来的规划等内容给学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。进入秋收季节,种质园各药用植物呈现一片欣欣向荣、丰收在望的景象,学生们对各种类植物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。恰逢园区射干、山楂、枸杞等植物处在收获期,在讲解的同时组织老师和同学进行了采收。同学们发扬不怕苦,不怕累的精神,你追我赶,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内完成了近3亩的采收任务。

种质园自2020年建设以来,一直坚持以“支撑”和“引导”为建设目标,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河西走廊“药用植物科普教育基地”、“中药材文化展示基地”、“大宗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”、“特色药材驯化栽培繁育基地”、“适宜引种药材试验示范基地”、“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”。其中人才培养培训是核心,因此,建设伊始,项目组一致将科研和教学进行有机衔接,先后组织生物科学、农学、园艺、种子科学与工程、药学、中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开展了专业实习、课程实习、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活动,两年来共有约950名同学参加了实践活动,在植物学、作物栽培学、耕作学、土壤肥料学、作物育种学、药用植物资源学、中药学等课程和学科方面发挥出了明显的实践基地作用。未来项目组将进一步发挥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,更好的为教学服务,实现科研促进教学,挖掘各方面资源优势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